顧問服務
企業(yè)溝通顧問
是指企業(yè)在經營活動中,向企業(yè)提供與員工、客戶、政府、供應商、公眾溝通時的指導服務及提供當眾發(fā)言等方面的輔導?,F(xiàn)在企業(yè)在與各方面溝通時,會遇到很多障礙,如果得到妥善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如果處理不當,雖然是小事,但可能影響公司形象和帶來不必要的、巨大的經濟損失。
服務形式:單一主題演講或溝通服務;企業(yè)溝通常年顧問。
單一主題演講或溝通服務:主要指在企業(yè)經營活動中,遇到重要的演講或溝通問題及困惑時,向企業(yè)提供演講或溝通方面的專業(yè)指導。本服務僅針對單一事件或主題,具體根據(jù)時間、及復雜程度確定服務收費。
企業(yè)溝通常年顧問:主要指企業(yè)在經營活動中,經常會遇到很多溝通方面的棘手問題,**訓練溝通老師向企業(yè)提供平時溝通中的指導。本服務期限為一年,向企業(yè)提供一定次數(shù)一定時間的溝通指導服務。
《父母與孩子溝通》課程大綱
**講 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
第二講 正確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
-
A、做情緒的主人
-
感受情緒的改變對改變孩子產生的影響
-
分享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
總結控制情緒的經驗,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B、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
-
學習正確處理干擾學習的情緒的四大方法
-
避免無意識中干擾孩子學習,培養(yǎng)專注力
-
學會幫孩子釋放壓力,全身心學習的習慣
|
第三講 培養(yǎng)孩子合作的技巧
-
A、感受釋放情緒后的神奇效果
-
分享釋放孩子情緒之后孩子發(fā)生的改變
-
體驗孩子在釋放壓力后自己的處理能力
-
總結如何更好的處理干擾孩子學習的情緒
-
B、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
-
學習吸引孩子由衷合作的七個技巧
-
培養(yǎng)孩子主動合作的意識和技巧
-
演練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體驗孩子的感受
|
第四講 認識懲罰的隱患,培養(yǎng)自律的方法
-
A、合作帶來的改變
-
分享吸引孩子合作后在生活學習上的改變
-
感受與孩子合作過程中的體驗和喜悅
-
總結與孩子合作過程中的體會和觸動
-
B、培養(yǎng)自律的六個途徑
-
認識懲罰隱患,避免落入傳統(tǒng)觀念的陷阱
-
培養(yǎng)孩子自律,讓孩子明白應該怎么做
-
學會用積極正向的方式引導與幫助孩子
|
第五講 如何挖掘孩子的潛力
-
A、自律帶來的喜悅
-
分享自律帶來的驚喜,充分發(fā)揮孩子主動性
-
體會父母與孩子在互動中喜悅
-
感受父母在孩子成長中如何合理定位自己
-
B、塑造孩子崇高的形象
-
客觀的認知、評價孩子在平時的實際表現(xiàn)
-
讓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優(yōu)點和評價
-
學會正向激勵和強化孩子好的行為和表現(xiàn)
|
第六講 引發(fā)孩子自己改變的渴望
-
A、強化孩子努力學習的愿望
-
分享正向激勵給孩子成長帶來的正面影響
-
如何充分發(fā)揮父母對孩子進行的正向激勵
-
讓努力學習成為孩子自己內心的主動追求
-
B、正確解決孩子遇到問題的方法
-
正確解決孩子面臨的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
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來解決面臨的難題
-
如何正確參與到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
|
第七講 用愛的力量,通往孩子的內心世界
-
A、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
分享與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體會
-
認識解決問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
享受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的樂趣和成就感
-
B、體驗愛的力量,通往孩子的內心世界
-
學習和掌握通往孩子的內心世界的途徑
-
如何用無私的愛來影響孩子給孩子力量
-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共同面對未來
|
第八講 開展嶄新的親子關系
-
B、與老師合作,展望充滿希望的未來
-
建立與老師通話的渠道,幫老師了解孩子
-
理解老師言行,引導老師發(fā)揮正面作用
-
借助老師正面影響力一起幫孩子健康成長
|
學員感言
張開霞
**系統(tǒng)班課程的學習,我現(xiàn)在了解了口才課程的四大系統(tǒng)模塊,從心修、聲修、體修到語修,接下來**重要的還是語修的積累,要加強鬼谷子的學習,并多參加實踐活動,比如電臺直播、演講沙龍活動,多爭取擔任主持、嘉賓分享等。
徐浩淼 (中信銀行高管 參加TTT培訓師培訓)
非常感謝王老師的精心教導!還有在座同學的支持和給我的寶貴意見,非常感謝!經過這兩星期TTT培訓師培訓的學習,也意識到了自己要提升的空間還非常大,當然以后還是要多到托卡來好好學習!希望老師能監(jiān)督我接下來的托卡學習之行!
如果孩子犯了錯,你會怎么做?氣急敗壞地指責他,惱羞成怒地懲罰他,還是寬宏大量地包容他?
處理這類問題,壹姐兒的朋友竇珺算是高手。雖然她也和所有的媽媽一樣,會被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激得煩躁,可是,她更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里。
每個人都會犯錯,孩子更是在犯錯中成長。但指責和懲罰,只能讓孩子從錯誤中學會逃避和推卸責任,更不要說獲得經驗、得到成長了。
一句話,孩子犯了錯,懲罰是**沒用的。
竇珺覺得,比讓孩子受到懲罰更重要的,是幫他建立犯錯誤時的思維模式——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彌補過失,而不是一味地自責、自我懲罰。
如果竇珺的分享,也讓你所有觸動,歡迎在“留言”區(qū)跟我們互動,聊聊你的故事,也歡迎你給我們來稿,并在郵件主題中注明“投稿”字樣,投稿的所有文章均要求為原創(chuàng)**。
小U,一年級學生,在經歷了寫作業(yè)的興奮期、厭惡期、對抗期之后,現(xiàn)在已歸于平淡,寫作業(yè)已經成為了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昨晚,我們又和平時一樣,飯后一起將餐桌變身為書桌,開始了全家的學習時間——小U寫作業(yè),我看書,妹妹小π畫畫(如果沒有小朋友來找她玩的話),爸爸工作。
坐在我旁邊的小U打開語文強化訓練,對我說:“我之前有好多頁都沒有寫,今天老師說要全部都補上?!?
我還挺平靜,沒寫完就補唄。
可是,補作業(yè)的小U,時不時就會翻一下看看還剩下多少。近十頁作業(yè),還是語文,進度不是很樂觀。
就這樣,從她的呼吸聲、筆劃過紙的力度,我明顯感覺到她的煩躁。
我感覺自己說教的欲望很快就要被她勾起來了,之前平靜的心緒,也開始躁動起來。
這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面上丟下一塊石子,漣漪會很快擴散。雖然湖面也會再次歸于平靜,但要是連續(xù)不斷地往里面扔石子,湖面還需要好長一段時間才能消化這小石子所帶來的能量。
此刻,小U的煩躁、生氣、沮喪正不斷地向我襲來。
可是,就算此刻我很想脫口而出:“你真的不知道有這些作業(yè)嗎?”“誰讓你之前不寫?”“今晚不寫完,不許睡覺?!?
但我仍然告訴自己,必須要沉得住氣。
這時的我需要將孩子的情緒與我的情緒進行剝離,孩子的情緒是因為當晚作業(yè)量太大而產生的壓力,而我的情緒則是由她的情緒而滋生,是對當下事態(tài)的不接納,也是一種對責任的推托。
實際上,我的內心戲碼是:“這都是你的錯,如果你每天的作業(yè)都做完,那就不會出現(xiàn)今晚這么多的作業(yè),那你就不會發(fā)脾氣,而我也就不會有壞情緒?!?
看到這里,我習慣的處理方式是,將自己的情緒先打包,這又是孩子帶給我的一個“禮物”,而這份禮物需要小心翼翼并且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中去探究,而當下,我要做的是陪伴孩子、支持她。
之前的作業(yè)未完成,這對小U來講,是自己的錯誤。面對錯誤,是盡快沖破負面情緒并想出方案、付諸行動,還是自怨自艾,抑或抱怨他人、深陷于情緒而不自知,甚至失去補救的**佳時機?
沒有任何時刻比當下更適合讓孩子從體驗中得知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了。
小U埋頭繼續(xù)寫作業(yè),又寫完了兩張,然后往后翻翻看。我知道,此刻孩子會覺得,完成作業(yè)是那么的遙遙無期。
我看她又露出沮喪的表情,就給她加油。
她說:“媽媽,你能抱抱我嗎?”
這時的她,內心的力量是快要耗盡了吧!她自然會想要從對她而言重要的聯(lián)結關系中獲取力量。
我抱著她,她哭了起來:“我完不成了,我完不成了,我做完就會很晚,明天我肯定會遲到,媽媽,你明天幫我請假吧!”
需要解釋、需要說教嗎?
我對她說:“嗯,還有幾頁,真的不少,我會一直陪著你,放心,我會一直陪著你?!?
“真的嗎?就算很晚你也會一直陪著我嗎?”
“會的,還有爸爸也會?!?
小U又有了繼續(xù)戰(zhàn)斗的力量,開始做題。寫完一半對她來講是一個瓶頸期,在這之后,她寫得越發(fā)順利。
但我也留意到,自己有幾次在她向我問問題時,都有借題發(fā)揮想要數(shù)落她的念想,只是這個念想被我及時發(fā)覺,所以只是停留在了念想層面。
小U那天晚上史無前例地寫作業(yè)到晚上11點,然后洗洗爬上床秒睡。
等她睡了,我和先生繼續(xù)探討今晚的事情,也是給相互一個傾訴的機會。
因為我們彼此都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地壓住了自己稍不注意就會噴出來的火苗,此刻若還繼續(xù)壓著,那不是傷己就是傷及他人了。
及時地處理我們自己的情緒也尤為重要。
我和先生分享了我的想法:我希望小U在這件事情中學會自己犯了錯,能盡快將注意力轉向如何彌補錯誤,而不是想如何懲罰自己。
這恰恰是我個人的經歷。之前我曾在工作中犯了個不小的錯誤,我的上級經理用她豐富的經驗很快解決了我的問題,并且將影響降到**低。
而我的反應卻是不去吃飯,用餓肚子來懲罰自己。
回想這段經歷時,我也反思,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為何并不是**時間和上級經理一起處理問題,或者向上級經理學習?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心智模式與小時候犯錯后會被如何對待不無關系。
一方面,犯錯了,就要受到懲罰,而同時也會有個念頭,既然我已經受到了懲罰,錯誤就不再與我有關了。
這樣的心智模式,會讓每次珍貴的“犯錯”偷偷溜走,錯失了“吃一塹、長一智”的機會。
而我由衷地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夠真正“吃一塹、長一智”。
先生也與我分享了他的想法。他說自己當時很想提建議,讓小U明天早晨早點起床完成作業(yè),因為這正是他小時候的做法。
但后來深入探討了這個方案后,我們也得出一個結論,晚上先睡雖然可以緩解小U當下的困倦,可是卻無形中將孩子的責任轉嫁到了家長身上。
第二天早晨,我們需要早起喚醒她,并且有可能要面對她沒有睡好的起床氣。
分享完彼此的想法,我和先生都很感慨,原來今晚我和他都經歷了這么多情緒和思維的起伏,幸好我們沒有被情緒帶走。
或許,在面對孩子的這一程,我們還無法做到內外一致、清靜無為地給予孩子支持,可我們不也正是在支持孩子完成之前遺留作業(yè)的同時,看到了我們過往所遺留下的功課?
第二天早上6:40,小U的鬧表響起。她起床換好衣服,來到廚房和我說,“早上好”。
此刻的她,沒有了困倦、精神奕奕,也沒有了負擔、 愉快。我知道,在她的心智模式中,一定又有了一個小小的、綠色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