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口才培訓_非暴力溝通
分析《非暴力溝通》中的“刻意練習”系列之三環(huán)節(jié),**對比和分析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的差別,得出有效溝通的四部曲,滿滿的干貨哦!
1
對陌生人客氣,對身邊人發(fā)脾氣的惡性循環(huán)
星期天在外面吃飯,鄰桌是一對小夫妻,大概是服務員把點的菜弄錯了,女生跟店員在溝通,看得出女生很有修養(yǎng)。
整個溝**程中,男生一言不發(fā),瞅著她倆。服務員一走,男生就酸溜溜地說:“我發(fā)現(xiàn)你跟陌生人說話、跟同事說話,都那么善解人意,怎么唯獨跟我說話,總是大呼小叫的?”
女方立刻給了他一個“白眼表情包”:“所以我很累啊,我不跟你發(fā)火,我跟誰發(fā)火?”
很多時刻,我們覺得溝通太累,因為我們習慣了“演員式溝通”,永遠在揣摩別人的心思、醞釀心思的話術、權衡話術的后果……
這種溝通方式,消耗情緒能量巨大,這讓我們回到日常溝通后,就反彈成另一個人,關系越親密,反彈越變本加厲:很少思考對方的心思,很少選擇合適的詞匯,也很少評估語言對對方的傷害。
看上去這是一個死結,難道我們只能在兩個極端之間徘徊? 直到我看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后才明白,問題其實出在我們對溝通的理解上:溝通技術不是“如臨大敵式”的高情緒消耗的臨場反應,而應該有某些“固定的模式”。
所以《非暴力溝通》從**基礎的,與愛人、同事、朋友、父母、孩子的日常溝通入手,而且更關注其中**嚴重的溝通問題:不要用語言暴力傷害你身邊的人!
2
日常對話中的暴力元素
“每次約會你都遲到,不想跟我在一起就直說嘛!”
“小張,今天你反正也沒什么事兒,幫我做張報表吧。”
“你知道媽媽上班多辛苦嗎?你什么時候才能懂點兒事?”
這些常見對話中,看起來人畜無害,其實都含有某些特定的“暗號”,每次都能精確地引發(fā)對方的對抗情緒,讓雙方溝通從“就事論事”習慣性地轉向“來啊,相互傷害啊,誰怕誰啊”。
作者稱之為“暴力溝通”:談話雙方偏離了溝通的初衷,進入激烈的情緒對抗狀態(tài),甚至想盡一切辦法詆毀羞辱對方。
講溝通的書有很多,《非暴力溝通》不是**有道理的,也不是**深刻的,卻是**有實操性的“日常溝通操作指南”。
3
非暴力溝通的**步
非暴力溝通的**步是用“觀察”代替“評價”。
“小張啊,這里有一張報表,經(jīng)理馬上就要,反正你手里的事也不急,先放一放吧……”
如果你是小張,你聽到了會不會反感:你憑什么說我手里的事不急?難道我做的是假工作?
也許小張不想得罪你,把活接下來了,但帶著情緒干活,不給你挖坑就是好事了,還想要質(zhì)量?
其實小張手里確實沒有什么急的事,但“反正你手里的事也不急”這句話,觸發(fā)了一個“情緒按鈕”,讓小張覺得自己被貼了一個“閑人”的標簽了。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情緒反應,《非暴力溝通》認為,原因在于:“反正你手里的事也不急”并非是一個觀察,而是一個評價。
我們來看看觀察與評價的區(qū)別:
你每次都不完成作業(yè)。(評價)
你今天沒有完成作業(yè)。(觀察)
小伙子,你怎么不給老年人讓個座呢?(評價)
小伙子,這位老年人需要一個座位。(觀察)
我們在溝通中,不僅僅傳遞信息,還會傳遞情緒。比較這兩句,“觀察”是低情緒的,“評價”是高情緒的,后者成為引發(fā)情緒對抗的“**觸發(fā)器”,所以非暴力溝通的**步就是:仔細觀察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
“非暴力溝通”并不是要求絕對的客觀而不做任何評論,而是不要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如果一定要有評價,請先給出觀察的結果,以降低他人聽到評價后產(chǎn)生的逆反心理。
房間里面亂七八槽,還是人呆的地方嗎?(單純的評價)
床上的被子沒有疊,地也沒有掃,我想你應該承擔一些家務了。(觀察 評價)
觀察和評價的界線并不清晰,所以書中還出了很多練習題,幫助我們區(qū)別這兩種日常表達方式。
4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三步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步和第三步“表達感受和原因”是關聯(lián)的,我就放在一起說了,舉一個企業(yè)家與公眾之間“暴力溝通”的例子:
美團前段時間發(fā)生了“清真專用餐箱”的公眾事件,相當多的網(wǎng)友認為,這是“泛清真化”的又一個案例,并紛紛揚言要卸載“美團”。美團的CEO王興當晚發(fā)了這么一條微博,回應此事件:
一個資深公關專家就此事寫了一篇文章,說,如果是自己撰寫公關稿的話,應該這么說:
“我們一貫致力于滿足客戶需要,而這正是我們推出這項服務的原因。我們?yōu)樾叛鎏囟ㄗ诮痰目蛻籼峁┝硕ㄖ频牟惋嬵l道,這是出于對特定少數(shù)民族用戶的飲食習慣的尊重。對于那些因為這一服務而感到自己被冒犯的客戶,我想對您說,這絕非我們本意。如果可以,我們也愿意推出更多定制化的餐飲服務來滿足各類人群的飲食習慣?!?/span>
我們來比較這兩種溝通:美團CEO的回應,表達的情緒是:本寶寶很委屈,因為你上了別人的當。這是一種暴力溝通,它把“我的感受很不好”,歸咎于你的行為;而公關專家表達情緒的方式是一種“非暴力溝通”的結構: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們的美好愿望卻冒犯了你。
你看,非暴力溝通坦誠地告訴你自己此時的感受,并歸因于我原本的期望。
比較一下這兩種表達方式的不同:
暴力溝通:“你不認真地做作業(yè),怎么對得起媽媽呢?”(試圖用自己的“感受”去喚起孩子的內(nèi)疚感)
非暴力溝通:“媽媽感到很失望,因為我想看到你認真地做作業(yè)?!保ǜ惺?需求)
暴力溝通:“我很憤怒,大家沒有齊心協(xié)力拿下這個合同?!?/span>
非暴力溝通:“我很憤怒,我一直希望大家能齊心協(xié)力,拿下這個合同?!?/span>
兩種溝通方式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但暴力溝通是“我感到……,因為你……”,非暴力溝通是“我感到……,因為我……”。
為什么后一種句式不容易被別人反感呢?因為它強調(diào)的是“我的期待導致了我的失望”,而并非赤裸裸的指責“你太讓我失望了?!?/span>
5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步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步是:明確地提出你具體的請求。
前幾天,一組“我們是誰”的漫畫在朋友圈刷屏:
我們要什么?不知道,反正就是要,現(xiàn)在就要。這其實講的就是“暴力溝通”的“第四個元素”:習慣于用一些含糊的字眼去要求別人做事。
不要以為這只是個漫畫,不要以為只有甲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有能被刷屏的東西一定是擊中了大眾心理痛點的“**大公約數(shù)”。
**典型的模糊化要求是“不要……不要……”:
“我們的對設計的要求一向很明確:畫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文字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不要太裝逼也不要太low……”
當你說“不要什么”,而不說“要什么”時,在對方看來,你自己也沒想好就來刁難我,很容易引起情緒對抗。
家庭教育是“不要不要”的重災區(qū):
暴力溝通:不要在客廳跑來跑去。(孩子不知道該干什么,只知道家長在罵自己)
非暴力溝通:昨天剛買的玩具,你還沒有玩哦。
暴力溝通:不要養(yǎng)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這是披著“要求”外衣的“指責”)
非暴力溝通:寶貝,你應該寫一份“上學前必檢查有沒有帶的東西”的清單。
還有一種請求,表面上看很明確,其實是缺乏必要的自我約束:
“今天下班之前,把這份資料準備好給我?!?/span>
“這個月我們組一定要爭取銷售業(yè)績**?!?/span>
如果對方覺得這些工作很難完成的話,你又沒有告訴別人“做不到=怎么辦”時?你的要求就變成了命令,對方在完不成任務的恐懼之下,也會引發(fā)情緒對抗。
“非暴力溝通”應該是提要求時,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實際情況:
“今天下班之前,把這份資料準備好給我,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跟我說說?!?/span>
“這個月我們要把‘銷售**’當成目標,爭取更好的業(yè)績。”
6
真正科學的“溝通練習”
大部分人在溝通中,都有一個弱點:就是太關注對話內(nèi)容本身了,對對方明顯的情緒反應視而不見,直到發(fā)現(xiàn)“好好的說話變成了吵架”時,已經(jīng)來不及了。
然而,想要進入“既關注內(nèi)容,又觀察情緒”的“多任務系統(tǒng)”,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非暴力溝通》不是試圖去提高你的情商,而是用一套相對固定的對話模式,預先防止抵抗情緒的產(chǎn)生,降低“觀察情緒”的要求,讓我們更好的關注對話本身,這才是真正科學的“溝通練習”。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
**步:“客觀的觀察”而非“主觀的評價”
客觀的說出你觀察的結果,而非主觀的評價;如果一定要有評價,請盡可能用中性詞,并保證評價與觀察結果有嚴格的因果關系;
第二步:“我的感受”而非“你的想法”
僅僅表達你的內(nèi)心真心的感受,不要強行假設對方的想法;
第三步:“我的原因”而非“你的原因”
指出導致上面“感受”的原因,注意是“我的原因”,而不是“你的原因”;
第四步:“明確的要求”而非“含糊的命令”
提出明確的要求,而不是“不要不要”;在提出一個比較困難的要求時,要征求對方的意見,并給予幫助。
咨詢聯(lián)系方式:17706505315 詹老師 或者QQ:1379180685 還可以直接在線咨詢
想了解更多杭州新勵成口才培訓相關信息,記得在線留言哦!
更多課程推薦: 杭州口才培訓班 杭州想說就說口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