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體蒙古文(胡都木蒙古文、舊蒙文)
改良自回鶻文字的傳統(tǒng)蒙古文字。13世紀至16世紀末期的蒙古字為回鶻體蒙古文。
1204年蒙古人滅乃蠻部,俘虜乃蠻國師,畏兀兒人塔塔統(tǒng)阿。因他深通回鶻文字,鐵木真(成吉思汗)遂命令他創(chuàng)造蒙古文字。早期的蒙古文字與回鶻文非常相像,正字法中的部分原則也直接來自回鶻文,故至今學術界也常稱之為“回鶻式蒙文”。
16-17世紀這種文字經(jīng)過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即今天通行的傳統(tǒng)蒙文(胡都木蒙文)直接前身。
傳統(tǒng)蒙古文字使用蒙古文字母書寫,屬拼音文字類型,脫胎自粟特-回鶻字母系統(tǒng),初創(chuàng)于成吉思汗時代。
中國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有29個字母,在回鶻文字母基礎上創(chuàng)制,蒙古文字母表示元音的5個,表示輔音的24個,拼寫時以詞為單位上下連書,行款從左向右。
傳統(tǒng)蒙文文獻豐富?,F(xiàn)存**早的回鶻體蒙古文,見于約刻于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的也松格碑(成吉思汗石碑)。
回鶻文也稱回紇文?;丶v人(維吾爾族的祖先)使用的拼音文字。自唐代至明代(8~15世紀)主要"流行于今吐魯番盆地和中亞楚河流域。這種文字的文獻,近代發(fā)現(xiàn)于哈密、吐魯番和甘肅地區(qū)。11世紀的《突厥語詞典》、13世紀的《蒙韃備錄》都曾記述過這種文字。
根據(jù)《九姓回鶻可汗碑》等文物推斷,回鶻文是在粟特文字母的基礎上形成的。回鶻文從什么年代開始使用,目前尚無定論。10世紀后,今新疆南部回鶻人雖已改用阿拉伯字母,但回鶻文并未完全停止使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抄的《金光明經(jīng)》回鶻文譯本,證明這種文字一直到17世紀仍在使用。字母數(shù)目各個時期不盡相同,**少為18個,**多達23個。23個字母中有5個字母表示8個元音,18個字母表示22個輔音。
在早期文獻中有的字母表示兩個以上的語音,在后期文獻中才在相應字母左方或右方加一個點或兩個點予以區(qū)別。字母分詞首、詞中、詞末等形式。有句讀符號。在摩尼教文獻中還在句讀符號上加紅色圓圈。段落用對稱方形的四個點隔開。有印刷體和書寫體。書寫體又分楷書、草書兩種??瑫糜诮?jīng)典,草書用于一般文書。行款起初由右往左橫寫,后改為從左往右豎寫。
回鶻文字母在元代為蒙古族所采用,形成后來的蒙古文。16世紀以后,滿族又仿照蒙古文字母等創(chuàng)制了滿文。
蒙古文字形設計
現(xiàn)代語言逐漸衰敗,任何壹門古老的語言對于哲學,語言,藝術以及關于尋求準確表達思維的領域是難得的學習材料。而非像現(xiàn)代語言對概念的模糊覆蓋,古老語言的唯壹指向性是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價值。所以在此參考古代蒙古語手寫體以及復古的印刷體完成了壹批蒙古語字體的前期描邊,來扶持涉及這壹語言的領域,試著保護其蘊含的價值觀延續(xù)長久。
蒙古民族在不一樣的前史時期運用過自個創(chuàng)制的不一樣的文字,其間很多文字徐徐地退出了前史舞臺,不再被運用,留在文物或前史書籍中。而如今廣泛運用的畏兀兒蒙古文,又稱傳統(tǒng)蒙古文,是蒙古族生命力**長的蒙古文字,并且是世界上僅有的豎寫體文字。因而,蒙古人也常說這是從天降地的文字。畏兀兒蒙古文字閱歷了長時間的、彎曲的精細化和尺度化的進程,廣泛被蒙古族人民所共認,凝結著蒙古族人民的思維感情、精力、氣韻的民族文字,變成了蒙古民族傳統(tǒng)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內蒙古蒙語(傳統(tǒng)蒙文,回鶻式蒙古文,胡都木蒙古文、舊蒙文)培訓,呼和浩特新蒙文(西里爾蒙古文,斯拉夫蒙古文、新蒙文)培訓,找呼和浩特彼案教育,小班制教學,一對一教學,開設線下課程面授(周末班,全日制,晚班,白班),在線教學(網(wǎng)絡授課)歡迎呼和浩特本地學員,以及內蒙古,全國學員來電咨詢,或微信咨詢,預約免費試聽,體驗課程。先試聽,滿意再報名。
體驗課預約試聽
倒計時
課程熱線:
18686076947客服在線時間:早上9點~下午6點,其他時間請在線預約報名或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