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校排名> 中大網校> 中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考點: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
中大網校 社會工作者培訓

社會工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7年05月10日

中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考點: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

考點二: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觀點

精神分析理論由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20世紀20年代開始影響美國的社會工作,并且在60年代之前一直是臨床社會工作的主導理論之一。與社會工作相關的精神分析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意識層次理論

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核心觀點是人的任何精神活動都是存在其根源的,根源就是潛意識,它對人行為的影響是無所不在的。

2.人格結構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之間如果能夠保持和諧平衡的狀態(tài),人格就是完善的。這樣,個人就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愉快地工作。當人格失調時,人的活動就會出現(xiàn)問題。面對問題。弗洛伊德理論將治療的焦點放在對自我的強化上。

3.焦慮與防衛(wèi)機制

當個人的本我欲望違反超我的原則時,自我就會發(fā)出警告,內部會出現(xiàn)無法接受的沖突。焦慮是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防衛(wèi)機制是自我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所采取的自我調適方法,包括:否認、替代、認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壓抑、升華。

4.性心理發(fā)展

精神分析理論強調性心理發(fā)展是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礎。弗洛伊德將性心理發(fā)展分為5個階段: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期。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以不同的方式獲得性的滿足,釋放能量,否則就會表現(xiàn)為問題,需要幫助和治療。

考點三:精神分析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考生除需要掌握理論的相關知識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精神分析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的兩大特征:一是精神分析理論關注的焦點在于個人兒童時期的經驗對現(xiàn)在生活的影響。二是精神分析治療過程包括治療情境、治療關系和治療性對話這三大元素。這是在實務中運用精神分析理論的顯著特征,也是考生分辨考題是否涉及精神分析理論的可辨識特點。

1.精神分析理論在實務中運用的原則

(1)在治療過程中堅持個別化原則。強調每個人的早期經驗都是不同的。

(2)強調要與服務對象簽訂治療契約。

(3)治療者要為服務對象提供一個安全與支持的環(huán)境。

(4)精神分析治療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聯(lián)想。

(5)在治療過程中治療者要傾聽和理解服務對象的想法與感受,要給予支持和接納。

2.精神分析理論在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的應用

一般來說,精神分析社會工作的治療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治療情境。即在治療開始時,社會工作者要與服務對象簽訂合約,明確治療者與服務對象的角色分工、治療計劃和時間表。治療情境還包括治療者對服務對象的態(tài)度。

(2)治療關系。即在治療過程中,治療者要與服務對象建立良好的關系,使其感受到支持與安全,將自己痛苦的經驗講述出來。

(3)治療性對話。包括自由聯(lián)想、治療性傾聽、詮釋過程。自由聯(lián)想是社會工作者鼓勵服務對象說出心中最原始的想法與感受。傾聽是一種廣泛的傾聽。詮釋是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表達其對服務對象心靈世界的了解。

編輯推薦:

社會工作者考試培訓

社會工作師輔導班

中大網校社會工作者培訓班

社會工作者網校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