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wǎng)校排名> 新東方在線> “球”同存“譯”:考研英語翻譯題
新東方在線 考研培訓

考研

發(fā)布時間: 2017年04月21日

“球”同存“譯”:考研英語翻譯題

新東方考研精品課0元免費學

1. 譯句中長難結構的“精妙遠射”

本次杯賽中,猶如神來之筆的精妙遠射當屬荷蘭老將范布隆克霍斯特了。

半決賽荷蘭對陣烏拉圭,老范接隊友傳球后,沒有繼續(xù)進行繁瑣拖沓地傳球,而是根據(jù)場上局勢在距球門36米處果斷起腳遠射得分,當時球體時速高達109公里。同理在翻譯題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句型:句子內嵌超長從句或短語成分,若從句和短語長度適中,則必出現(xiàn)并列結構。以2010年48題為例:

(48) Time was when biologists somewhat overworked the evidence that these creatures preserve the health of game by killing the physically weak, or that they prey only on “worthless species”.(本句難點是以that引導的兩個并列同位語從句。在翻譯類似句型時,我們無需移動長結構的位置,而是果斷就地處理。)

參考譯文:曾幾何時,生物學家有些濫用這種證據(jù),該證據(jù)表明,這些生物通過捕殺體弱的獵物來保持該物種的健康狀態(tài),或者說,其捕食的只不過是“毫無價值的物種”。

2. 短小成分的“傳球突破”

在德國對英格蘭1/8決賽中,經細致傳球配合德國戰(zhàn)車準確地將球運抵禁區(qū)前,克洛澤最終得球并倒地凌厲鏟射,球隨即呼嘯入網(wǎng)。同樣,當我們在翻譯短小從句和短語時,可以充分借鑒傳球技巧。比方說,歷年考研翻譯必考對定語成分的處理,而當定語是由短小從句或短語構成時,我們就將其“靈動短傳”,移至被修飾詞句前即可。

如2010年49題句首的“In Europe, where forestry is ecologically more advanced…”,where引導的小定語從句修飾Europe,就可以直接前置譯為:在生態(tài)林業(yè)較發(fā)達的歐洲。另一個必考點是狀語成分,我們知道狀語位置在中英文中都異常靈活,這種特點類似于球賽陣容中的“自由人”。但當表示原因、條件、假設的小狀語從句位于句尾時,我們最好運用“飄逸長傳”,將其移至句首,這樣更加符合漢語的“先說明后結論”的“后中心”邏輯。如2010年46題后半句:“… insects would eat us up if birds failed to control them”, 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短小,就應整體移至結論句前,譯為:如果鳥類不能控制這些昆蟲,那么它們終將吞噬一切。

3. 主被動語態(tài)的“攻防轉換”

主動有效的進攻與被動嚴密的防守之間的靈活轉換是任何成功球隊所必備的要素。而主被動語態(tài)的轉換技巧也同樣是翻譯題絕殺計。英語中的被動語態(tài)與漢語中的主動語態(tài)各自的優(yōu)勢地位,使得出題組格外重視對這種語言差異現(xiàn)象的考核。一般來講,漢語習慣以主動語態(tài)表達的被動語態(tài),需要果斷做主動化處理。如1991年72題中:“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 and this will take time”,就應主動化譯為:(人們/我們)勢必要開發(fā)(發(fā)掘)新能源,而這需要時間。當被動化和主動化譯文都符合漢語習慣時,則優(yōu)選被動化譯法,這樣更接近原文。有時原文強調被動狀態(tài)或漢語也習慣被動表達,此時應毫不猶豫地以被動語態(tài)譯出。如2010年49題:

(49) In Europe, where forestry is ecologically more advanced, the non-commercial tree species are recognized as members of native forest community, to be preserved as such, within reason. (本句強調recognize和preserve的被動狀態(tài))

參考譯文:在生態(tài)林業(yè)較發(fā)達的歐洲,非經濟型林木被視為原始森林群落的一部分,同樣得到合理保護。

4. 詞義引申的“頭球攻門”

德國少將穆勒、烏拉圭核心弗蘭、西班牙葫蘆娃比利亞一旦被盯防,足下無法發(fā)力,進攻必然受到牽制,此時只有扎實的鐵頭功能令他們絕處逢生。在對烏拉圭的半決賽中,“小飛俠”羅本就是用一記利落的頭球使荷蘭隊時隔32年后重返世界杯決賽。想必你在答題時一定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某個詞即便你嘗試了字典中的每個釋義,也無法得到準確通順的譯文,而對照答案時發(fā)現(xiàn)詞條中根本無此表達。此時你需要細致領會的恰恰是“頭球攻門”的技巧:利用表達習慣根據(jù)漢語語境需要對相關中心詞義充分漢化發(fā)揮。

2010年47題后半句:“…regardless of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conomic advantage to us”,直譯為:無論(鳥類)對我們存在或是缺乏經濟利益。這種譯文雖句義尚可理解,但表達不夠地道。應對presence or absence和advantage的相關詞義適度引申,譯為:無論(鳥類)對我們是否具有經濟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在引申時要緊扣相關中心詞義,適度拿捏。有時用力過猛會造成詞義“越位”,偏離原文句義從而失分。

5. 詞性轉化的“倒鉤入網(wǎng)”

有時在比賽中單憑傳統(tǒng)的腳球是無法實現(xiàn)進球的,只會令比賽進入僵持狀態(tài),最終雙方互交白卷。若球員可以根據(jù)來球及時轉換思路,調整角度倒鉤攻門,這將成為最有力的破冰之計。考研翻譯中也有同樣的詞性瓶頸:英語正式文體中較為青睞抽象名詞,但在譯為漢語時卻無法由名詞體現(xiàn)。原因在于漢語多以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為中心,而英語中則是名詞更具優(yōu)勢,而其抽象名詞一般多是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派生詞。這一雙語差異提示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同詞性僵化翻譯,而應適時調整思路,轉換詞性角度,將抽象名詞轉換成相應的動詞或形容詞。

如2010年46題: “Scientists jumped to the rescue with some distinctly shaky evidence…”句中抽象名詞rescue本身具有較強的動詞詞感,應動詞化處理,譯為:科學家們立即利用一些明顯不可靠的證據(jù)來解圍。

6. 漢語譯文的“判罰規(guī)避”

賽場和考場都具有嚴密的得分和判罰規(guī)則,而裁判員和翻譯閱卷老師的職責同樣是基于規(guī)則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相應判罰。換言之,二者的判罰都會或多或少帶有主觀性,因而就會出現(xiàn)有爭議的判罰。如果球員動作模糊,裁判視線不清甚至會導致誤判。因而我們在提交譯文時書寫應工整清晰避免涂抹(這可能說明你在某知識點上猶豫不決);譯文中盡量杜絕錯別字(整體累計3個就會被扣0.5分);每題最好只給出一種譯法(多種譯法仍按其中的錯譯句扣分);表達不應含糊或邏輯不清(這會影響譯文質量干擾給分)??傊趥淇计陂g我們不但要通過練習大幅度提高翻譯的技戰(zhàn)術水平,還應充分重視譯文質量,下大力度提升譯文規(guī)范性,從而有效規(guī)避不利判罰。

32支球隊,64場比賽,145粒進球。

百萬考生,4場考試,得分……

讓得分成為一種習慣!


熱門推薦:

考研網(wǎng)校哪個好
新東方考研輔導班
考研培訓班
考研培訓機構哪個好
考研英語培訓班
文都考研網(wǎng)校
北京考研培訓班

×